普列姆昌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93页(1032字)
【生卒】:1880—1936
【介绍】:
印度现代小说家,用乌尔都语和印地语写作。他出生在北方邦贝拿勒斯附近的农村,家庭属刹帝利的付种姓迦叶斯特。祖上是农民,父亲是邮政局职员。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中学毕业后就充任教师,在教育界一直工作到1921年。这一年他响应民族运动领袖甘地的号召,辞去了教师的公职,此后,他主要从事写作,也编辑杂志和经营出版社。
他一生共创作了十五部中、长篇小说(包括两部未完稿),三百篇左右的短篇小说,此外,还有其他着作、论文、电影剧本和儿童文学作品。他的主要中、长篇小说有《服务院》(1918》、《博爱新村》(1922汉译《仁爱道院》)、《战场》(1925汉译《舞台》)、《妮摩拉》(1926)和《戈丹》(1936)。《服务院》和《妮摩拉》的主题都是写妇女的不幸遭遇。《战场》是以城郊为背景,描写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封建王公、资本家的斗争。《博爱新村》和《戈丹》都是写农村中的残酷阶级斗争的主题,特别是《戈丹》,写了一个不幸农民的一生,这个农民,在农村中的地主、高利贷者以及宗教把头的剥削和压迫下,由一个自耕农下降为贫农,最后成了雇工。小说鞭笞了农村中形形色色的吸血鬼,为被迫害的农民作了血泪般的控诉。小说被誉为印度农村的一部史诗。
普列姆昌德的短篇小说同样有着重要意义。1908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祖国的痛楚》和193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进军及其他》都曾遭到英国殖民主义当局的查禁,因为其中一些作品的矛头直接指向英国的殖民统治。作者的作品除了反帝反殖的内容外,反封建的色彩也很鲜明,象《半斤小麦》、《冬夜》、《解脱》、《地主的水井》都是这方面的名篇。此外,作者还有许多短篇小说或是剖析社会的种种弊端,或是揭示妇女的悲惨命运,或是歌颂劳动人民纯朴和高尚的品质,或是描写婚姻和爱情的悲剧,还有一些寓意深刻而又生动有趣的儿童小说。
普列姆昌德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在本世纪30年代,当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的时候,他于1933年和1934年,为报刊写过几篇社论,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对中国人民表示了诚挚友好的感情,为中国人民伸张了正义。他的作品于1953年开始介绍到我国,到现在为止,已经翻译出版了他五部中、长篇小说和四部短篇小说集,受到读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