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972页(789字)
【生卒】:79—166
【介绍】:
东汉时教育家、文学家、古文经学家。字季长。扶风茂林(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马融出身于外戚官僚家庭,是马皇后的侄子。少年时,他曾跟随当时的儒学大师挚恂学习,因为他仪表不凡,学习优异,深得挚恂的喜欢。马融重服饰,爱打扮,好琴鼓,放达任性,不拘俗儒之节,是一个有较高音乐修养和多方面爱好的儒学大师。
在政治生活中,马融曾先后作过大将军邓骘的舍人和校书郎、议郎,参与过东汉王朝对图书的典校工作,并在汉安帝时拜为郎中,在汉桓帝时担任过南郡太守。因得罪权贵,被罢官、囚禁。获释后重任校书郎,不久借病辞官回家,开办私学,专门从事教书工作。他的着作颇多,有《三传异同说》和赋、碑、诛、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等21篇。并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径》、《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使其古文经学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境地。他的着作多数已佚,清人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的《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他的文、赋等,见于明人辑成的《马季长集》。
马融除了有一段官宦生活外,大多数时间都从事教育工作。据说他的学生前后有数千人,全国各地前来求学的人很多。在教学方法上,他鉴于求学者过多,便采用了董仲舒创造的由高足弟子依次传授的方法,扩大教学的范围。他在教学时常高坐堂上,四周用丝帐围起来,每当一段讲完,需要休息时,便要奏乐。这对魏晋清谈家的破除礼教、放浪形骸的风气有一定影响。教学时只有少数高材生能听他面授,多数学生由高材生教导,根本见不着马融本人。马融对东汉古文经学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他学问广博,桃李满天下,其学说由高足郑玄继承和发展,达到了汉代儒学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