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985页(1065字)

【生卒】:1209—1281

【介绍】:

元代教育家。字仲平。元怀庆路河内(今河南省心阳县)人。幼年聪明好学,7岁时入学读《四书章句》,常常把老师问得回答不上来。他的老师在辞行时对许衡的父母说,这孩子聪明非凡,我不敢妄称他的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许衡对知识的追求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当时处在战乱之中,家里无钱买书,但许衡读书的志趣不减,常常一听到谁家有本好书,便请求借宿数夜,抄完再走。在徂徕逃难时,他得到了《易王辅嗣说》一书,从此昼思夜读,身体力行,事事以此书精神为准则。逃难到河阳时,饥民抢食路旁的梨子而许衡却一动不动。有人对他说,乱世中梨子没有主人。许衡答道,梨子没主人,难道我心里也没主张吗?当时人们见他德行这么好,便请求跟他学习。数年后,许衡回到怀州,从姚枢处得到程朱的遗书,从此便转而学习和研究程朱理学。在他居住苏门期间,曾与时人姚枢、默共同讲课,向学生传授程朱理学。

元世祖时,任许衡为京兆提学,掌教化人民,受到时人的热烈欢迎。许衡在管理关中教育时,建全了郡县两级学校,几年内“民大化之”。元世祖南下时,许衡辞行,学生们一直送他到临潼。1271年,许衡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国子祭酒,专门掌教蒙古族子弟。因为当时的蒙古贵族子弟年龄尚小,所以教学时,许衡让自己的弟子王梓、耶律有尚等十二人为伴读,并兼任各斋斋长,把教学搞得严格有序。

在教学中,许衡非常注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据《元史》记载,“其为教,因觉以明善,因明以开蔽,相其动息以为张弛”。在课余时,许衡还教导孩子练习礼仪、书法和算学。年龄幼小的孩子,要练习跪拜、揖让、进退、应对等,不服管教的还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另外,许衡在教育上还提出了培养儿童羞耻之心和依次教育的主张。他认为儿童若没有羞耻之心,教师的奖励和惩罚就会失去效用。他把教育分成大学和小学两个阶段依次进行。小学以朱熹的《小学》及《四书》为主要教材,练习基本的礼仪;大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讲明修己治人的道理。为了使教学有良好的效果,许衡常常耐心地与孩子们交谈,学生不管贵贱贤愚都愿意跟他学习,把他的教诲奉为金科玉律。许衡病逝时,学生们都很悲痛,不少人从数千里以外赶来为他祭奠。

许衡博学多才,除教授儒学外,还能教授书法及历算等自然科学。元代的着名《授时历》,就是许衡晚年任国子祭酒兼领太史院时主持制订的。

上一篇:赵复 下一篇:吴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