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体良,马库斯·费边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10页(1257字)

【生卒】:35—95

【介绍】:

西班牙籍的罗化公民,罗马着名律师、教育家,皇室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教授。昆体良出生在西班牙的加拉古里,这里当时是罗马的属地。幼年时跟随父亲到罗马学习,曾经担任过律师。公元68年,他在罗马创办了一所修辞学校,得到罗马皇帝魏斯巴西安的支持。昆体良在学校任教二十多年,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他的着作《雄辩术原理》共十二卷。书中涉及高、中、初三级教育和幼儿培养问题,总结了昆体良的教育理想、教育经验和古希腊罗马的教育实践。这部着作在1415年被发现后,曾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称赞。

在教育目的论上,昆体良和西塞罗一样,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昆体良看到,善于演说的人,归根到底“仍需教育使之完善”。因此,他特别重视教育在人的培养形成中的重大作用。他明确提出,儿童是有巨大培养前途的,任何人只要学习就不会一无所得。生而迟钝难以教育的人是很少的。人有赖于教育去发展,而教育也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围绕着这一教育目的,昆体良提出了培养雄辩家的具体步骤。

在幼儿教育问题上,昆体良认为,家庭教育从开始就应注意幼儿的道德教育问题,家长要关心幼儿心灵上可能会受什么影响。在奴隶主家庭中跟幼儿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保姆。因此,要尽可能选择品质好、发音正确的人照顾孩子,同时审慎选择孩子的良好同伴。另外在家庭教育中还要重视说话能力的训练。

昆体良坚持儿童到一定年龄,要进公立学校学习。结合当时罗马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他提出培养雄辩家,应经过从初级学校(相当于小学)到文法学校(相当于中等学校)到修辞学校(相当于专门学校)三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各级学校的教育和课程设置都要围绕培养雄辩家这一总的目的。

初级学校主要学习读和写,属于启蒙性教育。文法学校主要设置文法、阅读、音乐、几何等课程。修辞学校是培养雄辩家的最后的也是关键性的阶段,从修辞学校出来的学生,应该是一个成熟的雄辩家。

在教学方法方面,昆体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强调应根据学生的能力、资质进行教学。只有在仔细观察学生能力差异和认真了解学生特殊倾向的基础上,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昆体良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设想。他认为同一时间许多人听一个人讲解,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他一再强调,教学必须是明白易懂的。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

昆体良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是“公认的有学问的人”,同时也应是才德俱优,言行一致的人。一个好的教师既应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也能熟练运用教学方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