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158页(417字)

古人描摹语音的譬况用语,后发展成表示多种不同概念的音韵学术语。①声母的不同发音方法。梵汉对音每称不送气音为轻,送气音为重;《山海经》卷十六:“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郭璞注:“即并封也,语有轻重耳。”指清浊;唐代日本空海《文镜秘府论》以全轻、轻中重、重中轻、全轻辨庄、霜、疮、床四字。②缓读与急读。《山海经》卷三:“其上多草藷。”郭璞注:“今江南单呼为藷,音储,语有轻重耳。”藷为缓读,藷为急读。一说藷读清声母,储读浊声母,郭注实亦指清浊。③声母的不同发音部位。梵汉对音或以舌头音与舌上音为轻重之别;又如双唇音为重唇音,唇齿音为轻唇音。④呼的不同。如宋代郑樵《七音略》以重中重、重中轻标示开口,轻中重、轻中轻标示合口;明代桑绍良《青郊杂着》以重、次重、轻、极轻指称四呼。⑤等的不同。《守温韵学残卷》有“四等重轻例”。⑥清代戴震《声类表》所用术语。戴氏以古音之正例、变例分重声、轻声。

上一篇:内外转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