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产生的声学理论
书籍:中国语言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251页(394字)
语音声学理论之一。认为发一个音要经过三个过程:作为声源的声带颤动产生声带波e(t),经声道调音器官的调制h(t),最后通过口部辐射r(t),得到我们所听到的语音s(t):
s(t)=e(t)h(t)*r(t)
语音信号的频谱为:
F(f)=E(f)·H(f)·R(f)
其中F(f)、E(f)、H(f)、R(f)分别为s(t)、e(t)、h(t)、r(t)的傅里叶变换。言语产生的研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随着声学技术及仪器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早期对言语产生理论发生影响的有曰本语音学家千叶勉(Chiba)。瑞典通讯工程师方特(G·Fant)更全面地研究了言语的产生,他用电路模拟了言语的产生过程,并用声学参数测定了元音、辅音。其博士论文《言语产生的声学理论》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着作。该理论所揭示的言语产生的机理是言语合成、言语识别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