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三国演义大辞典

名家解读《三国演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华书局《三国演义大辞典》第774页(935字)

书名。陈其欣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系该社出版的《名家解读古典文学名着丛书》之一。选编者从20世纪初至1997年间问世的大量《三国演义》研究论文中精选27篇,按内容分为七辑,目次为:(一)成书演化,源流考证。1.《关于〈三国演义〉》(鲁迅);2.《〈三国志演义〉序》(胡适);3.《〈三国志演义〉的演化》(郑振铎);4.《〈三国演义〉的三种成分》(周兆新)。(二)主题论辩,存异求同。5.《从“合久必分”到“分久必合”——〈三国演义〉主题辨》(胡邦炜);6.《我们民族的雄伟的历史悲剧——从魏、蜀矛盾看〈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黄钧);7.《谈〈三国志演义〉中的正统观念问题》(刘世德);8.《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三本”思想》(张锦池);9.《二难选择——〈三国演义〉的妇女观评析》(胡世厚、卫绍生)。(三)虚实有度,辉映成趣。10.《〈三国志演义〉刍论》(冯沅君);11.《〈三国演义〉与“历史-传奇”体系》(罗德荣);12.《论〈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刘维俊);13.《略论〈三国演义〉的整体结构特色》(夏炜);14.《〈三国志演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范宁);15.《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周先慎)。(四)形神兼备,栩栩如生。16.《理想与现实之间——谈〈三国志演义〉里刘备形象的创造》(宋常立);17.《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于洪江);18.《论赵云》(沈伯俊);19.《司懿论》(叶胥、冒炘);20.《浅论貂蝉》(李春祥)。(五)奸兮雄兮,是也非也。21.《替曹操翻案》(郭沫若);22.《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从〈赤壁之战〉说到曹操》(翦伯赞);23.《〈三国演义〉和为曹操翻案》(李希凡)。(六)着者钩稽,版本探疑。24.《明嘉靖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中原作》(袁世硕);25.《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王利器);26.《有关毛本〈三国演义〉的若干问题》(黄霖)。(七)海外影响,源远流长。27.《国外研究〈三国演义〉综述》(王丽娜)。这些论文,大都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使全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三国演义》研究的面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