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81页(1572字)
简称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1930年8月,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县永和圩会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8月23日,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副司令彭德怀,副政委滕代远,参谋长朱云卿,政治部主任杨岳彬,方面军总部兼红一军团总指挥部。下辖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二十一军、红二十二军,共约4万人。9月,参加第二次攻打长沙的战斗。随后,进军赣西南苏区。10月,红一军团攻克吉安,红三军团攻克清江樟树镇(今樟树市),巩固和扩大了赣西苏区。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参加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并取得胜利,使赣西南和闽西两块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中央苏区。1931年6月,红一方面军总参谋长为叶剑英,总政治部主任为周以栗。7月,红七军到达中央苏区,归入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建制。这时,红一方面军下辖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三十五军、闽西新十二军、第六十四师(由红二十二军缩编)。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同时成立属于政权系统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一方面军总部被取消。1932年6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随东路军到前方,重新恢复红一方面军总部,总司令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兼,政治部主任由中革军委副主席王稼祥兼。8月,毛泽东被任命为方面军总政委。10月,在宁都会议上,周恩来被任命为一方面军总政委,刘伯承任一方面军总参谋长。1933年1月,一方面军下辖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红十二军、红十一军、红二十一军、红二十二军,共约7万人。1933年2至3月,红一方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同年5月,朱德、周恩来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政委,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副总参谋长叶剑英兼方面军参谋长,张云逸兼方面军副参谋长,杨尚昆为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为代理政治部主任。6月,红军实行新的编制,改小师为大师。改编后,红一方面军下辖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1933年12月,红一方面军总部被取消,改称“野战军”,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由于“左”倾军事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和中央其它机关被迫长征。1935年8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毛儿盖沙窝政治局会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任命周恩来兼方面军司令员与政委,参谋长周昆,政治部代理主任袁国平。同时,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分途北上。当前进至巴西阿坝地区时,张国焘拒绝北上。9月22日,红一方面军改称红军北上先遣支队(又称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副司令员林彪,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杨尚昆。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会师。11月3日,在陕北重新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杨尚昆,下辖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另有骑兵团、独立团等,共计14000余人。1936年2月至4月,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进行东征战役。5月4日,回师陕北。5月下旬,又改称抗日红军西方野战军,进行西征战役,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参谋长聂鹤亭,政治部主任刘晓,下辖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红二十八军、红八十一师等。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这时,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红一方面军总部改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兼红一方面军总部,总指挥彭德怀,总政委任弼时,参谋长先后为刘伯承、左权,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1937年8月25日,前敌总指挥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红一方面军所辖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及第七十四师等,改编为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