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83页(1382字)
中央苏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1931年1月1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随同中共苏区中央局一同成立,机关初驻宁都小布,以后迁瑞金。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项英兼中革军委主席,毛泽东、朱德为副主席。同年6月20日,经党中央批准进行改组,毛泽东为主席,朱德、项英为副主席。同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中革军委设主席团成员,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11月25日,根据第一次全苏大会决议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命令,以朱德、彭德怀、王稼祥、林彪、谭震林、叶剑英、孔荷宠、周恩来、张国焘、邵式平、贺龙、毛泽东、徐向前、关向应、王盛荣等15人组成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从此,中革军委由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改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系统的机构,但实际上由党中央领导。中革军委下设: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贺昌、聂荣臻;总参谋部,部长叶剑英;总经理部,部长范树德;总卫生处,处长贺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萧劲光。12月中旬,周恩来抵达中央苏区,任军委副主席。1932年1月27日,军委总政治部改称红军总政治部。同年4月4日,增设军委后方办事处,主任杨立三,政委倪志侠。9月,军委经理部改称军委供给部,部长杨至诚,政委叶季壮;军委卫生处改称军委卫生部,部长贺诚。1933年5月12日,中革军委第一号通令宣布,中央政府加委博古、项英为中革军委委员,并宣布当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在前方时,主席职务由项英代理。1934年2月,第二次全苏代表大会上,继续选举朱德为中革军委主席,周恩来、王稼祥为副主席。王稼祥兼任总政治部主任(因病由顾作霖代理),刘伯承为总参谋长,并成立军委总动员武装部,部长滕代远,中央少先队总队部,总队长张爱萍,党代表周恩来兼。这时,中革军委的权力受到削弱,军事指挥权受共产国际代表李德所左右,使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进行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中革军委受中央军事小组领导,军委主席仍为朱德,副主席为周恩来、王稼祥。并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在湘鄂西和中央苏区分别成立中革军委分会。湘鄂西军委分会,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夏曦、萧克、王震为委员,贺龙为主席,中央苏区军委分会,以项英、陈毅、贺昌等组成,项英为主席。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3日宣布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任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王稼祥、聂洪钧、林彪、徐海东、程子华、郭洪涛为委员,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1936年4月10日,增补叶剑英、聂荣臻、刘志丹为委员。1936年12月7日,新的中革军委重新成立,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为副主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贺龙为中革军委主席团成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贺龙、项英、林彪、王稼祥、徐向前、陈昌浩、刘伯承、关向应、叶剑英、陈毅、萧克、董振堂、徐海东、聂荣臻、郭洪涛、张云逸、王维舟等23人为中革军委委员,刘伯承为总参谋长,叶剑英为副总参谋长,王稼祥为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副主任。中革军委延续至1938年8月下旬新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