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苏区第五次反“围剿”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369页(821字)
鄂豫皖红军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反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战役。1933年6月5日,蒋介石命刘镇华为总司令,调集14个师又4个独立旅共82个团约10余万人,另有地方反动武装20000余人,组织了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7月17日战役开始,敌军采取分进合击战术,企图一举先吃掉鄂东北苏区。此时,由于省委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挥,组织了所谓鄂东北中心区保卫战,结果至8月中旬失利,红二十五军转移皖西北。当敌军再次向皖西北分兵合围时,省委又坚持采取内线单纯防御方针,决定红军于南溪桃树岭等地构筑工事,正面抵御敌人。9月中下旬,红军于皖西北中心区与敌反复冲杀,虽部分杀伤敌人,然终未能制止敌人进攻,被迫于23日撤出中心区。26日,省委又决定内线分兵御敌,至10月仍告失败。在一再失利的情况下,是月16日省委于红安紫云寨召开了第三次扩大会议,检讨了反“围剿”以来所犯的一系列“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决定采取游击方式来牵制敌人,消灭敌人,以恢复和巩固苏区。此后,红二十五军积极开展外线游击战争,紧紧地依靠群众,使鄂东北地区反“围剿”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恢复了以东、西高山为中心的两小块游击根据地。与此同时,皖西北重新组建的红二十八军亦积极实施外线游击战,伺机歼敌和保存自己的斗争方针,使皖西北严重局势得以缓解。省委转变斗争方针后,敌“围剿”目的难以实现。1934年2月,蒋介石又命张学良为副总司令,率东北军从华北开到鄂豫皖苏区增加“围剿”力量。4月16日,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八军会师豹迹岩,尔后合编为新二十五军,集中兵力坚持反“围剿”斗争。7月至10月,胜利地粉碎了敌人新的三个月“围剿”。由于根据地人民和红军的英勇奋战,国民党军对鄂豫皖的第五次“围剿”,始终未能达到预定目的。11月,根据中共中央命令,为保存革命力量,以谋求更大发展,红二十五军主动撤出根据地,实行了战略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