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边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
书籍:中国苏区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384页(535字)
其前身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创建时期由河南、湖北边界柴山保地区的铜匠、铁匠、银匠等组成的几个小型修械组。1930年初,中共鄂豫边特委将上述几个修械组集中于河南光山佛尔寺(今属新县)办厂,定名为鄂豫边军事委员会兵工厂。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成立后不久,于同年4月改名为鄂豫皖边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是时,全厂有工人60余人,可修理枪支和土法制造“撇把子枪”。1931年4月,该厂迁至湖北黄安紫云区熊家咀村。9月,红军攻占油尖山寨,缴获了当地反动民团的造炮局,兵工厂的规模得到扩大,增加了一些机械设备和技术人员,全厂工人发展到100余人,分两个车间,每天可以生产“撇把子枪”4支、“汉阳造”步枪2支、六轮枪2至4支、八响枪1支,修理枪10余支,生产子弹100至120排,打制刀矛30至40把。同时,还在黄安城关、光山徐家畈、麻城、陂孝北县等处设立了分厂。1932年4月,由于苏区环境的变化,厂址又由熊家咀迁到光山柴山保王湾。同年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工厂解散。该厂从创办到解散,共生产“撇把子枪”3500余支,“汉阳造”步枪800余支,以及大量子弹、长矛和大刀。工厂生产的武器,全部由军部经理处(军需处)分送红军各部。
上一篇:鄂豫皖苏区合作社
下一篇: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