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桥战斗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486页(956字)
1934年12月10日,方志敏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即红十军团部暨二十师和先期出击浙皖边的十九师在安徽歙县汤口胜利会师。国民党鉴于抗日先遣队会师皖南,颇为震惊。蒋介石于11日晚急电调整部署,除在赣东北、浙西和皖南加强堵截外,另编“追剿队”由俞济时指挥,辖四十九师伍诚仁部、补充第一旅王耀武部、七师二十一旅李文彬部和浙江保安第二纵队蒋志英部共11个团的兵力,专事“追剿”。俞济时设指挥部于歙县,令第二十一旅集结太平,补充第一旅集结歙县岩寺,第四十九师由婺源北调休宁,并电航校派机侦炸,企图在汤口地区对红军实施南北夹击。12月13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沿屯溪至青阳的公路向北转移,经乌泥关进到黄山东麓谭家桥地区时获悉,尾随之敌补充第一旅已抵达汤口,正继续向红军追击。红十军团决心利用乌泥关至谭家桥段公路两侧有利地形伏击该敌。14日凌晨1时左右,红军进入阵地。10时,敌补充第一旅前卫二团进入设伏地区,红军突然发起攻击,敌顿时陷入混乱。团长、团副均被打伤。开始时,战场形势很好,但由于战场指挥失误,红十九师除以1个连控制乌泥关制高点外,战斗中将主力摆在乌泥关以南一带,地处悬崖陡壁,兵力难以展开。敌在混乱中调整了部署,将兵力布守公路两侧,集中火力向红二十师阵地猛烈攻击。红二十师指战员奋勇反击,但因不善于打阵地战,而红十九师又增援不及,以至阵地被冲垮。接着,敌又从乌泥关、黄泥宕包抄上来,夺去了石门岗制高点。红军虽处境险恶,仍士气旺盛,为夺回阵地接连向敌发起4次冲锋。在石门岗,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战斗持续到下午5时,双方形成对峙状态。红军伤亡300多人,特别是在战斗最激烈的石门岗,红十九师一至六连指战员大部阵亡,师长寻淮洲负重伤(转移途中牺牲),八十七团团长黄英特阵亡。此时,敌第二十一旅已由太平向谭家桥集结。红军为保存实力,决定撤出战斗。接着,在组织掩护的战斗中,军团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先后负伤。黄昏,红军开始向文雅街、留杯荡东北方向转移,至15日拂晓前,全部撤出谭家桥地区。是役,敌军亦伤亡220多人,无力对红军追击。谭家桥战斗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向外线的第一次战斗,初战失利,影响部队的战斗情绪,使孤军深入敌后的该军团更加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