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苏区辞典

湘鄂赣苏区农业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593页(764字)

湘鄂赣苏区的农业在苏区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为了发展农业,湘鄂赣苏区各级苏维埃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各级苏维埃政府、贫农团、雇农工会共同组织了督耕委员会,督促群众生产,开展生产竞赛,并奖励积极生产者;还组织妇女突击队、耕田队,参加农业生产,以补充男劳力因参加红军而不能从事农业生产的不足;对于鳏寡孤独户,则采用兑工、换工、帮工等方式解决他们生产中的困难。二是解决耕、农具、种子等困难。实行耕牛登记,禁止宰杀耕牛,组织调剂耕牛余缺;组织共耕队或耕牛站,帮助缺乏耕牛和农具的农户耕田;提倡和推广良种。三是兴修水利,奖励开荒,积肥造肥。各级苏维埃政府,号召群众修理池塘堰坝,工程过大者,由苏维埃政府补助一部分经费;鼓励开垦荒山、荒地及湖坪,谁开垦归谁所有,若干年内免征农业税;鼓励群众积肥造肥和烧制石灰。四是大力保护森林和植树造林。省苏维埃政府于1932年6月颁布了《培植森林暂行条例》,对于桐、茶、棕、竹和果树,要求时常培植保护;对于大片森林,严禁砍伐;每年春节期间,开展植树造林运动。五是发展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苏维埃政府要求凡能植棉的地方,每户每年应植两升棉籽;大力提倡种植麻类作物;凡毁坏麻蔸者须向督耕委员会说明情况,以保证织造夏布的需要;大力提倡培育药材,以保证医治病员的需要;大力养、养、养,植桑养蚕等。由于湘鄂赣苏区各级党和政府重视农业生产,苏区的农业比革命前有了发展。据典型调查,鄂东南阳新港蔡家垅,革命前平均亩产稻谷只有200斤,最高亩产不过400斤;土地革命后,第一年平均亩产即达400斤,最高亩产达到600斤;万载县军屯乡,1931年的粮食产量比革命前增长16.2%~33.2%。主要经济作物如苎麻、棉花、油料等的产量也大为提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