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平阙侧铭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96页(729字)

【简介】:

此铭镌在《王君平阙》右侧上部。隷书。东汉永寿元年(155)七月刻。字面144×24cm,一方紧靠石边,余三方刻线爲框界。五行,前四行每行三十字,第五行可见者二字。铭文漫漶而不可识者数字,又铲车在装载时铲损数字,今尙存者,计一百零八字。其字之多,在汉阙刻石中,较罕见。收入文物出版社《中国汉阙》一书中。

【赏析】:

此铭书法,高华古雅,奇宕朴茂,似正似欹,仿彿东晋《好大王碑》。其用笔多圆,但又时而兼方,笔意则遒劲凝炼,深沉爽洒。所书长画,不独两端力充,其中截也筋劲骨雄。字的结体多取方势,似是信手拈来,朴茂奇崛,妙造自然,方整而寓活脱。统观全篇,势跃气振,跌宕洞达,给人以强烈的生命感和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铭中别体字较多。

此铭书体已不是纯正的隷书体,那种最具隷体表徵的波磔已经基本消失。对横画的表现,起笔处,方圆峻嶒,不复作所谓“蚕头”,至收尾处,也多不作所谓上翘势(雁尾),而是用楷法的向下回抱。其爲撇画,短撇不作隷书的上小下大状,长撇不作弯腰大尾状。其爲捺画,蓄势平拖出,凝重稳健,爲后来《石门铭》、《郑文公碑》二刻之先声。字的转角处,也不尽用翻笔,已採用了绞转和顿转。甚至还出现了鈎趯笔迹。《王君平阙侧铭》的出现,毫无疑问地将爲中国书体演变史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课题。它同时证明了任何一种书体的产生,总是先孕育在民间,我们如果仅仅徘徊在汉季那些气象峨峨,肃穆庄严的庙堂巨制及那些代代相因的汉隷“名碑”中,是很难领略到如此令人喜悦、淸新的讯息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