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法洛造像记
书籍: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271页(543字)
【简介】:
北魏孝昌二年(526)二月刻。正书。十三行。前五行,行十八字;后八行,行二字。下有题名三列九行。左题名五人。《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书法线条变幻莫测,其中就少不了粗线的嬗递循环,“或细微仙衣半折金线垂,或妍媚桃花半红公子醉”,粗细之变,墨色之变,均可调节欣赏者的视觉,以此调动欣赏情趣。在墨色层次上,碑刻自然无法体现,它的丰富性远不如缣素,而笔画的粗壮纤细,却可因刻工的精细毫髮毕现。这件作品的线条是提按相间的,细如衣纹的线条是作者抒发的对象。委婉淸晰,细若蚊脚蚕丝,书写不易,镌刻更难。但不是所有的线条都通体连贯,有的显得轻浮细弱,有“鼠尾”之嫌,可见要掌握好长的纤细线条的整个书写过程是不易的。迅疾则失之空虚浅薄,迟缓又难以空灵淡宕。笔画优劣的不稳定性是魏书的特点,这点在唐楷中是少见的,我们欣赏褚遂良的《雁塔圣敎序》,柳公权的《玄秘塔》,毫无败笔,爲魏碑书家所不及。此碑作者只能达其一二吧。与此施行的重笔也难以令人折服,骨朶突出,竹节宛然,尖削毕露,圭角峥嵘,而主要是放置不够得当。这一流派后繁衍了如薛曜、薛稷,只是到了他们手中,已经处理得十分规矩、细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