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怀恪碑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544页(1017字)

【简介】:

全称《唐故右武衞将军赠工部尙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铭并序》。唐广德元年(763)立。颜眞卿撰并书,李秀岩题额。正书。二十八行,行五十八至六十四字不等。467×124cm。原在陕西三原。现藏陕西西安碑林,明搨本“并书”之“书”字完好,较乾、嘉时搨本多数十字。淸王昶《金石萃编》着录。陕西人民出版社影印近代搨本行世。

【集评】: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谓:“书法伟劲,不减《家庙》、《茅山》,而石完不泐,尤可喜也。”赵崡《石墨镌华》谓:“鲁公此书伟劲,而骨稍瘦于《家庙》诸碑。皆可重也。”淸郭尙先《芳坚馆题跋》:“颜鲁公此碑最爲开张。然不易摹习,恐结体疏缓也。柳谏议学颜却是由此入手。”淸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臧将军碑》视鲁公他书差劲峭,且石又完好,锋頴都具,墨宝也。”

【赏析】:

这幅颜字,并未引起我们欣赏的激动,爲什么?这是颜字被广泛认同广泛摹仿造成的悲剧。本来,能够克服一切偏见的艺术作品,无疑是好的作品。但书法存在着一个临摹的问题,师法颜字者甚伙,于是造成了颜体的泛滥,内中精到可以逼眞者,可以超越者,颇不乏人。于是颜字本身的美感就窒息在这种颂扬、崇拜的温水之中了。有时就像卓别林的模仿者击败眞的卓别林掌故说的那样,不仅眞假难辨,并且弄到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地步。在文化史上这类反客爲主的例子比比皆是。

回过头来看,颜字爲什么能超越各个时代爲各种文化层次的人所欣赏,所摹仿呢?从《臧怀恪神道碑》等几幅作品中,我以爲可以看到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颜字的风格是有弹性的,并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式、譬如,在这裏,他就毅然抛弃了肥腴厚重的旧辙,以新的“伟劲”新面目出现,又不失颜体神髓。这种弹性比僵硬的框架肯定能更多地容纳;其次,颜字凝重兼淸雄的风格使它在衆多应用场台都能保持和谐,(例如榜书)比其他字体较爲优胜。另外,颜鲁公字外的声望品格,也爲接受心理铺平了道路。

总之,颜字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有其丰富的美学内涵。在雅俗文化各擅胜场,争持不下的今天,揭开颜字的奥秘是有价値的。

上一篇:祭侄文稿 下一篇:争座位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