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元裕碑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579页(1314字)
【简介】:
全称《大唐银靑光禄大夫□吏部尙书上柱国渤海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赠尙书右僕射(下泐)》。《中州金石记》载:“萧邺撰,柳公权书”。唐大中六年(852)六月立。正书。三十二行,行七十九字。据《金石萃编》:碑连额高丈一尺四寸,宽四尺一寸。额篆书“大唐故吏部尙书赠尙书右僕射渤海高公神道碑”四行二十字。在河南洛阳。淸乾隆搨本首行“光禄大夫”之“大”字、九行“淸明”之“明”字、十五行“爲中书舍”等字未损。淸王昶《金石萃编》着录。
【集评】:
淸杨守敬《学书迩言》:“《高元裕》一碑,尤爲完美,自斯厥后,虽有作者,不能自闢门户矣。”淸康有爲《广艺舟双楫》:“中间韦纵《灵庆池》、《高元裕碑》有龙跳虎卧之气。”
【赏析】:
唐代书法,因受唐太宗影响,学习爱好王羲之书法一时成爲时尙,晚唐的柳公权,早年也学过二王的书法,后来转爲专学欧阳询、颜眞卿的墨迹,但又能运古生新,卓然自成一家,与颜眞卿享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强盛的唐代,使得立碑刻石纪功纪事之风又重新流行起来,大书家柳公权,不仅常常要受命爲朝廷写碑文,而且在更多的情况下还要受聘爲一些大臣写碑誌,以至用是否得到他书写的碑文来作爲孝与不孝的一条标凖,这在书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高元裕碑》便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
此碑书写时,柳已有七十四岁的高龄。此碑带有初唐楷书的风範,多似欧阳询的结构和笔画,与其六十三岁所书《玄秘塔碑》和六十五岁所书的《神策军碑》的用笔遒健、结字紧劲、引筋入骨的艺术风格似有一定差距。
但它又仍然显示出柳氏遒劲、妩媚兼备的自家风格,在结字取形上虽颇似欧体,但又略爲紧凑,结体取势,因字取形,有长有扁,不拘一格,虽然碑石磨损较大,搨片模糊不淸,但仍然给人以瘦挺淸劲、平易近人的感觉。
同一个柳公权,旣在六十三岁时写出《玄秘塔碑》,六十五岁时写出《神策军碑》那样遒媚劲健的作品,也在七十岁时写出了古拙朴实的《刘沔碑》。这说明眞正的大朴无华,不是书人矫揉造作所可梦见的。只有达到“庾信文章老更成”的境界时,才会人书俱老起来。
但是,看了柳公权这通写于七十四岁高龄的《高元裕碑》,却又感到似不尽然。因爲,作者并未顺着《刘沔碑》的路子走下去,似乎又回到《玄秘塔》的时代,不仅面目相似,而且某些字的结体、用笔也还具有当年的特点。只是毕竟“人老”了。同一个“复”字不仅不如《玄秘塔》那样刚健,也不如《刘沔碑》那样老辣。某些字如“爲”、“定”等,入笔之处出现露锋,显得轻浮,倒和五十一岁时的《李晟碑》有些相似。
返朴归眞,“易雕宫爲穴处,反玉辂爲椎轮”(《书谱》),在审美心理上有时的确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