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843页(1045字)

【简介】:

元·吴叡书于元至正四年(1344)。纸本。篆书。长卷。27.7×240.6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六)。

【集评】:

元人张雨跋:“赵文敏公四体书千文,其小篆用汉法,未若秦篆之特绝。孟思创意师古,集录千字,亦翰墨客卿之一奇也,得者葆之。”元黄淸老跋:秦用李斯程邈,文体一变,周制扫地。石鼓、秦斤、秦权所存,泰山毫芒耳。此卷集诅楚文凡千字,予读而喜之,非喜秦权之犹存也,喜周书犹有传于后世也。”元蔡宗礼跋:“篆隷之法自古难工,汉唐以来作者屈指可数。国朝得名者则有承旨松雪赵公,侍御番易周公,待制京兆杜公,宣慰白野泰公,郡临川杨公,与濮阳孟思吴君此数人耳。片纸只字流传至今已爲罕得,今观……吴孟思书八分离骚经与集楚诅书千文,凡三千五百余字,法度谨严,字字不苟。此盖承平日士大夫从容暇逸,志意閑远。故其发于翰墨,能如此之工且妙也。”

【赏析】:

吴叡《篆书千字文》,书于元至正四年(1344),爲其四十六岁中年力作。元代篆书自赵孟頫、吾衍倡导并实践以来,较之宋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长期沉寂的这一书体又重新得以复苏。吴叡做爲元初篆书大家吾衍的弟子,不仅承继了吾衍篆书的结实功底,也接受了赵、吾等人的书法审美观。故其篆书典雅、秀逸,书体虽与元代盛行的行、草、章草有异,而风格趣味却十分接近。

此《篆书千字文》结字宽博,上紧下松,有《诅楚文》遗风,又似直接受到魏《三体石经》的影响,故从造型上看有别于二李面貌。用笔上,此《篆书千字文》匀凈峭拔,刚柔并济,并不似秦《泰山刻石》委婉多姿,多用藏锋,而一改爲起止处皆用露锋。《苍润轩碑跋》认爲他的篆书“起笔处俱尖,盖自古文钟鼎中出也”。或许正因爲此,吴叡的篆书在元代独具一格,占有重要的一席。刘基评曰:“孟思翰墨,尤精篆隷,凡历代古文款识制度,无不考究,得其要妙,下笔初若不经意,而动合矩度,识者谓吾子行、赵文敏不能过也。”评价之高,甚至超出赵、吾。

吴叡的篆书较之晚淸书坛篆书书法家们的作品在艺术水平上当然有时代之区别,但作爲篆书书法发展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和他那个时代的赵、吾、兪和以及他的弟子朱珪等,却爲篆书的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