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五言联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309页(1229字)

【简介】:

近代·吴昌硕书于辛酉(1921)五月。时年七十八岁。刊于《明淸书道图说》(249)。

【赏析】:

吴昌硕篆书主宗《石鼓文》,在六十五岁《石鼓文》临本上自记云:“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此幅集《石鼓文》五言联乃吴昌硕七十八岁时所书,是“人书俱老”的佳作。如果参以《石鼓文》原搨,则会发现,二者形貌差异较大。《石鼓文》结体方整、端庄,而此联体长倚侧,故此石鼓文乃吴昌硕之石鼓文,非秦代之《石鼓文》也。吴昌硕所以以篆书《石鼓文》爲名世绝品,原因亦在于此。

艺术贵乎创造,惟有创造,才能推陈出新,使艺术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吴昌硕所书《石鼓文》之难能,正在于他以数十年的心血给《石鼓文》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新”何在?从此联中可略见一二:首先在体势上,变方爲长,变平正爲参差。如“”字两竪笔原本平齐,而吴书引长左竪笔,“飞”部上提,尤显飞翥之势。“”字下部笔画少,原本笔画短,全字显得侷促不安,而吴书一加伸展,饶有雄劲之姿。“嘉”字“力”部,原本从右边竪行,揷入中间,“口”在下垫底,全字呈菱形,吴加以改造,把“口”缩小移于右下,将力展大佔住左下大部,上起竪笔大胆与“壴”右部笔画粘连,独具匠心。至于上下参差取势更见创造。“”左右两部本并列齐平,吴书将“戈”部提向右上,且缩短竪笔下部,变静爲动。“蜀”字最难处理,原本右竪笔垂下,半扰“虫”部,而吴书不仅将“虫”放大,且将右边垂竪改爲迴环而上,极爲生动。经过吴的精心创造,体势虽与原本大异,而原本的神态却跃然纸上。如果移用唐韩愈《石鼓歌》“鸾翔凤翥衆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来赞吴昌硕此联,其谁曰不然?体势异而神理同,这正是吴昌硕的成功所在。

其次,吴创新的成功还在于他的用笔。《石鼓文》线条本粗细均匀,与方正端庄的字形一致。吴变爲纵势,如仍以匀凈的线条书之,很可能写成秀媚的神态,而左低右高取势,也易出现忸怩作态之弊,然而由于吴书用笔凝练遒劲,线条浑厚饱满,起、收及转笔处方圆并施,极具变化,与其体势相得益彰,具有雄强的阳刚之美。在吴的其他《石鼓文》作品中,常用粗壮的起笔来强调这种雄强之气,有时不免霸悍之讥。而此幅对联心平气和,这大槪与写此联以“志佩”的恭敬心情有关吧。

吴的创新并不是凭空的,也不是把《石鼓文》改得面目全非。他的根基扎在《石鼓文》中,其对《石鼓文》的创造也主要是运用夸张的手段,把《石鼓文》蕴藏的精神挖掘出来。如吴最具特色的左低右高参差取势,《石鼓文》中的“雉”、“孔”少数字原本如此,而吴精察深思,善推其余,故成爲一代大家,这对今之力求创新书法者或许有些啓迪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