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朱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519页(991字)

关于朱记名称的释义,向来有两种传说纠缠不淸—由于过去古印皆用于封泥,印不用红,待到唐宋以降印泥製作渐精,印章钤于纸帛,殷红醒目,故有人以此称朱记;朱者,红也,以之泛指用红印泥钤纸帛的格式。不过,这个释义在唐宋时或许界限很分明,等到元明以后,几乎所有印章都用朱红色钤于纸上,原有的封泥习惯已消声匿迹之时;朱记的名目也失去了它的独特规定。因此,现在再以“朱记”名称泛指篆刻者已经不多见。

较常见的朱记含义,是指唐宋以后一种特定的官印格式:它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特徵:(一)少用习惯上的篆书,改用隷书或楷书。(二)印文也不再盘曲缪绕,空间布白完全听其自然。(三)多採用长形而非复原有的正方形。(四)主要行使官印的功能不常见于私印或鑒赏印。(五)印文最末一般都标明“朱记”二字。

“右策宁州留后朱记”即是朱记印中典型的範例。它的左右伸展,以隷书燕尾之势加强线条的变化,已显示出与汉印完全不同的魅力与情趣。而它有意把某些线条拉长,造成左右空间的错落不匀,也是一种匠心独运的妙笔。最重要的是,此印章法成一竪行,不铺满印面,以聚中行空两侧的手法爲之,这是在古玺汉印传统中很少得见的一个大胆尝试。它显然打破了笼罩几千年的古玺汉印一统天下的章法观。即使对铺排匀满的唐宋九叠官印也是大胆的突破。

满与空、密与疏,是朱记有别于古玺、汉印、唐宋九叠官印和元明印的关键所在。尽管朱记存世作品太少,尙难构成一个强有力的类型冲击,但它之面貌一新是有目共睹的。只是很可惜,待到后代文人看了这些朱记之后,又下意识地把它拉回到古玺汉印的旣有格局中去。如淸代钱松、吴昌硕等所作的朱印或印章,大都也还是朱记其表古玺印其裏—把空白这个最关键的因素忽略之后,要想眞正传递出朱记的审美信息也难矣。当然,以后世文人的趣味对功利性颇强的实用朱记印进行审视与改造,效果大约也只能如此了。

朱记的存在与楷、隷书印的兴起应该存在某种必然关係。但更确切地说,它的出现还应该成爲元押印崛起的前导。至少在古玺汉印的篆书风範对照下,它们构成一个有趣的系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