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澥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558页(1492字)
(1780—1850),享年七十一岁。原名海,字竹唐,号龙石、石公山人、孓翁、杨枯杨、杨风子、野航子、野航逸民、风痺废人、吴江野老等,耳聋后,又号聋石、聋彭。江苏松陵(今爲吴江县)人。常至吴门寻师访友。中年移居吴门(今爲苏州市)卖艺。善诗文及金石考据之学,于书法、刻印、刻碑、刻砚、刻竹,靡不精巧。惜乎在道光十四年(1844)时,患了半身不遂之疾,便逐渐与雕刻疏远。
他的书法,得《天发神谶碑》意。篆刻远师战国及秦汉玺印,近法文彭(三桥)、顾苓(云美)、徐坚(友竹)等吴门派印人。刀法浑健古拙,力矫软弱妩媚之习。且能自抒机智,独闢蹊径,人号之爲“松陵派”。当时效之者衆,影响了吴门印坛。其高足有盛德(吟厓)、陆泰(岱生)、谢庸(梅石)等十余人。《墨林今话》推他爲江南篆刻第一名手。
他卖艺五十多年,治印至伙。他自钤稿本一部,曰《龙石道人印存》。共钤印章三千多枚,蔚爲大观。举凡铜玉牙竹诸章,均亲自在印旁一一注明。
杭州西泠印社的仰贤亭,爲杨龙石立了一块碑,碑上刻着他晚年的肖像。王缘(馥生)在像下题了一首诗:“烟月垂虹处士家,蕊书芝检艳鼂赮;鄕邦顾(云美)沈(乘时)镫传在,玉券凭敎览十华。”与西泠八家及邓琰(石如)、赵之谦(撝叔)等二十七位篆刻名手的画像碑,一起嵌在仰贤亭中的壁上来纪念他。杨龙石有子杨庆麟(振甫),擅画,篆刻能承家学,惟传世甚少。
朱文“雪肠云气铁骨冰心”印,边款:“仿塔影园主人法,聋石。”塔影园即是顾苓(云美)所筑的私园。款尾署名聋石,知是他晚年耳聋后所作。淸代乾嘉时,吴门篆刻大家如徐友竹、陈阳山、沈虹桥、张雨亭等十多人,都承袭文三桥、顾云美法。龙石之学顾云美,当是地区环境所使然。
这颗印笔意圆转,顿挫有节律,力藏于笔画之中。印中“云”“气”“冰”“心”四字和“肠”“骨”两字的下半字,动势特强,刻得非常流利。而“雪”“铁”两字和“肠”“骨”两字的上半字,刻得较爲端庄,把整个印章稳住,达到动而不飘的效果。边线也刻得很有声色,波动断续与印文的篆势相映成趣。
白文“石砚不容留宿墨”印,也是用“圆切”刀法刻成。淸代印人称这种刻法爲“埋刀法”,把刀锋埋藏在笔画之中,不露出来。他们认爲刀锋过露,难免有“剑拔弩张”之态,以爲不可取。所以必须含而不露,才得“诗情画意”之妙。而且用“埋刀法”刻印,可将印刻得特别浑厚凝重。
这颗印的章法,也处理得很好。因爲印上的笔画,大都是横平竪直,斜笔很少,容易把字刻满、塞闷,所以他将“容”字的左右两直画缩短一些,把“留”字的上面一画两端,也都缩短一些。这样,便在印中留出了二小块空白,使闷塞的篆文中,不致挤得水洩不通了。
白文“佛心仙骨”印,以浙派“直切”法刻成,生辣挺拔,令人读了有痛快的感觉。他治印,借鑒顾云美爲主,但也兼学陈曼生。这颗印,颇似陈曼生手笔。印上的文字,虽曰篆书,但他却运用“一波三折”之法,隷意多于篆意。堪称杨龙石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