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菲利浦斯曲线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75页(564字)

1958年,英国的菲利浦斯(A.W.Phillips)依据1861~1957年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关系,作出的一条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有交替关系的曲线。菲利浦斯曲线图形见图1-9:

图1-9 菲利浦斯曲线图

图1-9中,W为货币工资率,纵轴(△W/W)表示货币工资率增长率,横轴U表示失业率。曲线L就是菲氏曲线。当失业率由U1降到U2时,货币工资率增长率就由(△W/W)1上升到(△W/W)2。这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有一种交替关系。由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物价上涨率相关,而通货膨胀率又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又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在图1-10中,菲氏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P)与失业率(U)此长彼消的关系。假定4%的通胀率和失业率是社会可接受的临界点,则二者在此范围内(如点B),政府不必采取干预措施;而在此范围之外(如A、C),政府就要以较高或较低的失业率换取较低或较高的通胀率。对于需求管理来说,菲利浦斯曲线被认为是一个很方便的工具,因为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实行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交替。

图1-10

上一篇:奥肯法则 下一篇:过度需求模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