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李嘉图现金移动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90页(549字)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809年在《金块的高价》一书中首次提出,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进一步发展的一种国际投资理论。他在前一本书中认为,在典型的金本位制下,只有当输出黄金偿付进口货物的贷款比输出其货物更便宜时,一国才会输出黄金。尔后,他在后一本书中又指出,当出口商品的价值量不足以抵付进口商品价值时,就必须输出黄金。随着现金在各国间移动,现金输出国的货币减少,物价下跌,出口得以促进;而现金输入国的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其进口得以促进。黄金是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一般情况下,商品交易所需的贵金属以一定的比例,按各国的财富和商业状态,也即按各国必须支付的数额和频率分配于各国。贵金属在任何一个国家均有同一的价值。各国进出口商品的价值不同必然会引起现金在国际间的移动,而现金在国际间的移动又必然会调节商品的进出口。现金在国际间移动的数量正好是调节进出口贸易必须的数量。在静态条件下,通过现金在国际间移动,国际间进出口贸易量维持原有水平,黄金在国际间的分配比例保持不变。在动态条件下则不然:当一国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而使其财富的增长速度高于他国时,它会对商品价格和进出口贸易量产生影响,从而改变贵金属在国际间分布与移动状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