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魏因特劳布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15页(1620字)

凯恩斯学派的S·魏因特劳布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于1982年提出关于货币需求七个动机的观点。这七个动机以后又被人归纳为三大类,即商业动机、投机动机和公共权力动机。

商业动机是指推动产业流通而引起的货币需求。由于这种流通活动是企业家发起的,所以叫产业流通。为推动产业流通而引起的货币需求,就作为整体的经济活动和工资率及产出价值的函数。如果把商业动机需求按其与各变量的函数及关系来划分,又可分为产出流量动机、货币一工资动机和财务流量动机三种不同的需求动机。产出流量动机取决于整体的经济活动状况,如果生产者决定增加产量,那么他们就将需要更多的货币,如果生产者决定削减产量,那么他们就会减少货币需求。货币一工资动机是在通货膨胀经济中要求增加货币工资所造成的需求,特别在生产者决定提高产量时,这一动机就会表现得更为强烈。而财务流量动机主要与家庭所计划购买的消费品,企业所计划购买的额外资产有关,而这些正是构成产出价值的主要项目,如果家庭和企业购买欲望越强,则财务流量动机的需求就越大。

投机动机是指推动商业流通和金融流通而引起的货币需求。为什么把商业流通和金融流通作为投机动机的起因呢?因为在魏因特劳布看来,商业流通量是由货币收入的支出所决定的,是由实现了的收益构成的。而进入金融流通的货币虽然是独立于收入的,但金融流通主要同资本市场有关,在资本市场与货物市场之间经常存在着货币剩余的转移,这种转移将影响各个市场的价格,而市场价格的变动则会引起人们调整他们的手持货币量。这种调整的本身就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是一种投机行为。引起这种投机行为的有三个具体的动机: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化金融动机,以及通货膨胀下的再筹资动机。预防和投机动机需求是指在手中保留一部分超过交易需求的货币,以备不时之需,等待更好的获益机会。还款和资本化金融动机需求,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筹集到必要的资金并须按规定的条件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等以建立起良好的信誉。通货膨胀下的再筹资动机,是物价上升,货币贬值的结果。为了弥补物价上升、币值下降造成的缺口,必须追加货币持有量以待机行事。

公共权力动机即政府的公共赤字政策。赤字往往是货币需求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当下放有意采取这种政策以支持一场战争或作为反周期措施时情况就更严重了。因为公共赤字的影响最后总要在商业动机和投机动机之间分配,其影响的大小则取决于政府当局的具体做法。如采取降低利率措施则会引起商业动机需求增大,若采取提高税率,则会使投资需求上升。

魏因特劳布认为,研究和分析货币需求动机是为了发现货币量变动影响一般物价水平的传递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上述七个动机中货币一工资动机最为重要,无论是产出流量动机还是财务流量动机甚至投机动机都会受货币一工资动机的影响。况且在资本主义国家,工资的年增长率比就业的年增长率高得多,在物价波动时期,为增加产出而增加的货币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货币一工资动机引起的。而这种货币一工资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增长,最终会反映为物价再次波动。把魏因特劳布对货币需求的七个动机的分析同凯恩斯的理论相比较,可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是相象的。如魏氏的商业动机实质就是凯恩斯的交易动机,魏氏的预防和投机动机与凯恩斯的理论也没有什么两样。但魏因特劳布的分析又有它独特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魏氏的分析比较具体,也比较深刻,如对货币一工资动机的分析;二是提高了公共权力动机,这在魏氏以前,还没有人提到过这个动机。而这一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又确实是十分重大的,提出这一动机对解释西方货币需求变动无疑是很有益的。当今西方国家的许多货币现象都可以从这点上得到说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