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动态中利率对经济增长作用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31页(1248字)

把利率与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置于个人储蓄——投资的三阶段的动态经济来分析的理论。代表人物是莫尔霍。莫尔霍把利率划分为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利率,且依次分析各个不同时期利率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利率对经济增长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西方关于经济增长论着主要研讨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情况,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则对利率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出了开拓性的探讨,并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低利率并不能促进经济增长,相反,高利率才是促进增长的有效方法。但麦金农提出的货币存款与实际资本互补学说遭到不少人的批评,因此,凯珀、依森和弗莱等人抛弃了麦金农的互补性假设,从资本形成来论证利率与经济增长;与之相反加尔比斯却从二元经济来补充和发展麦金农的“互补性”假设。1986年,莫尔霍在《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储蓄及投资》一文中,批评人们“忽视了储蓄一投资过程的跨阶段性方面。”于是,莫尔霍提出一个三阶段生命周期模型、初态经济分析来发展和完善麦金农的互补性学说。

所谓三阶段生命周期模型,是指一个消费者把自己的生活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挣取收入,并将其中的一部分储蓄起来用于第三阶段的消费。消费者的储蓄可以以存款存入金融机构或投资于实质资本。莫尔霍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借贷总是要受到限制,这样,人们不得不用自己储蓄的资金来应付各种投资需求。此外,在缺乏发达证券市场的条件下,实质资本投资具有更高的不可分割性,使投资者在投资于实质资本以前的一定时间里必然以存款形式进行储蓄积累。他假定三阶段生命周期中,第一阶段投资者进行的储蓄及借贷不能满足进行实质资本投资的最低资金需要量,第二阶段投资者同第一阶段的储蓄积累加上新储蓄和银行借款进行实质资本投资。这种资本积累过程的跨阶段性,导致第一阶段储蓄存款和第二阶段实质资本是互补关系,而第二阶段的储蓄存款与实际资本却成为充分的替代物。为了更精确地推导这些关系,莫尔霍分三种情况来分析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①在确定情况下的自我融资中;②在确定情况下的外源融资中;③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根据分析,莫尔霍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利率以一个复杂的时滞结构影响单个资产持有者的决策,因为一个投资者的资本需求会与过去存款利率正相关而与本期利率逆相关。第二,投资支出将同时受到存款利率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直接的影响是通过竞争的或互补的资产效应,而间接的影响是通过贷款量。第三,在实质资本具有不可分割性时,高存款利率即使不鼓励储蓄也会促进投资。第四,由于本期存款的目的在于为将来投资融资,货币存款与实质资本的互补是跨阶段性的。这意味着,即使较高的存款利率在短期抑制投资,也将在长期鼓励投资。自我融资的投资者以存款形式积累他们储蓄的时间越长,那么利率变化充分发挥影响所用时间也越长,对经济增长作用越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