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98页(745字)

现代货币学派关于汇率决定的理论。该理论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基础,将货币数量论与购买力平价学说结合起来研究,认为汇率的变动直接与货币的供求相联系,汇率最终由各国货币存量的供需所决定。

该学说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由经济学家约翰逊、蒙代尔及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创立的一种汇率理论。在国际货币体系从固定汇率制过渡到浮动汇率制的时代背景下,货币学派对汇率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理论将汇率的决定限制在国际贸易或国际收支范围内的缺陷,而把汇率的研究引进到与货币政策协调的问题上,从而对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成为宏观政策的工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学说首先作出如下假定:①存在着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即存在着资本的充分流动性及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之间的充分替代性。②存在着高效率的商品市场,自由的商品套购能保证一价定律的成立。③存在高效率的外汇市场,市场参加者能根据所有信息作出合理预期,且他们的预期和行为能强烈地影响市场上的汇率。在以上的假定条件下有:

P=R·P′ (1)

式中,P表示本国物价水平;P′表示外国的物价水平,R表示两国货币的汇率。又根据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表达式有:

(2)

′ (3)

式中,M、M′表示本国与外国的货币供应量;V与V′表示本国与外国的货币流通速度;Y表本国与外国的收入。将(2),(3)代入(1)式有:

R=P/P′=(M/M′)·(V/V′)·(Y/Y′)

该式表明:汇率水平是由两国间的相对货币量之比、相对流通速度之比和相对真实收入之比共同决定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