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131页(421字)

亦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四书文、八比文。

明清科举考试中以《四书》、《五经》命题的限定答卷文体。其起源很早,唐赋及试帖已称起处为破题,宋王安石创试经义,元科举考试以《四书》出题,用经义、经疑二问,是为“四书文”之始。明洪武三年(1370)定乡试会试文体为“五经义”、“四书义”,成化后称“八股”。全文除开端的破题、承题外,有起讲、领题(入手)、提比(起股)、出题、中比(中股)、后比(后股)、束比(束股)、落下(大结)等段。破题二句,点破题目。承题三或四句,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

起讲概括全体,为议论的开始。领题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自提比至束比才是正式议论,中比为全篇重心。

此四段中每段均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计八股,故称八股文。每段须以固定虚词联接,逐段结束。

要求整齐连贯、结构严密,字数在三百至七百间。解释须依朱熹《四书集注》不许自由发挥,十分死板。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废除。

上一篇:帖括 下一篇:试帖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