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158页(373字)

南宋纸币。

北宋熙宁时,朝中已议及西川民间用会子事,但仅有支付手段职能。南宋时,临安商业贸易尤为活跃,铜钱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绍兴二十年(1150)前后,民间自发产生便钱会子。便钱即汇兑,便钱会子即铜钱兑换券,已兼有流通手段职能。

三十年,临安府印造会子。次年,置行在会子务,东南地区会子与铜钱始并行,成为官方发行货币。

由于不立兑界,不定界额,本钱仅十万缗,面值又有三千、二千、一千、五百、三百、二百文多种,不数年,已膨胀贬值。乾道三年(1167)十二月,孝宗命别造五百万新会收换旧会。

次年,又定三年为一兑界,以一千万贯为界额,随界造新换旧。但因军费开支过大,兑界与界额不久便遭破坏。

至南宋末,会子恶性贬值,每贯竟不值钱一文。另有湖北会子,又称直便会子,简称湖会;又有四川会子,简称川会,皆于当地流通。

上一篇:关子 下一篇: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