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
书籍:中华古文明史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206页(653字)
古代训解、阐发儒家经典的学问。
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子夏、荀子。秦始皇焚书,惟《易》不焚,《诗》焚而不绝。西汉初,《书》、《礼》、《春秋》等残篇相继发现,后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此五经立博士,经学始成为文化思想正统。时董仲舒以阴阳五行说解释《公羊春秋》,以孔子为政治家,以经书为孔子政治思想寄托,治经偏重微言大义,开创今文经学派。
西汉末,又陆续发现古文字所写经书,刘歆亦请立于学官,视孔子为史学家,以经书为孔子整理的史料书,治经偏重名物训诂,始为古文经学派。终两汉之世,今文、古文派争议不休。
东汉末,出现兼融今、古文之郑(玄)学。魏晋时,王(肃)学兴起,反对郑学,以老庄解释儒经。南北朝时,南学(南朝经学)重义疏,北学(北朝经学)重训诂。
唐初,太宗命孔颖达编《五经正义》,作为科举取士依据,其治经兼南北学特点,成为宋代理学思想渊源。
北宋庆历以后,刘敞、王安石等不囿于先儒传注,独标新说,但影响不大,而大量理学着作常以经注形式出现,致经学发展为理学。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主张道经致用,提倡朴学。
清乾隆、嘉庆时,乾嘉学派重训诂考据,继承古文经学传统;常州学派议论时政,复兴今文经学。光绪时,康有为、梁启超利用今文经学,鼓吹变法维新。直至1919年五四运动,摧毁旧文化,经学始告终止。主要经学着作为《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种,即世称“十三经”。
上一篇:永嘉学派
下一篇: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