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209页(291字)

儒家的道德规范。

最初含意指人与人的亲善关系。孔子把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内容为恭(庄重)、宽(宽厚)、信(诚实)、敏(勤敏)、惠(慈惠)。还作为施行善政的标准。

孟子将仁同义联系起来,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孟子之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孟子的义,指正路。

欲以此约束君主和百姓,达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理想。汉代董仲舒进一步推行孔孟思想,将仁和义分别为对己和对人,“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并认为仁与智必须并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