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06页(219字)

古代拨弦乐器。

全身为长条形音箱。以梧桐木制成。

分筝首、筝身、筝尾三部分。面板弧形,上设柱(弦),架十二至十六根弦。

按五声音阶定弦。底板平直,有两个出音孔,称越。初以鹿骨爪拨奏,后改用手指,右手弹弦,左手按弦。发音浑厚明亮,音韵优美。

《释名·释乐器》:“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故名。春秋战国时,秦地流行奏筝,史称秦筝。两汉直至明清,筝应用广泛,除独奏、重奏、合奏外,亦用于歌唱伴奏。

上一篇: 下一篇: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