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仪象台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13页(419字)

大型综合性天文仪器。

北宋元祐元年(1086)苏颂、韩公廉等开始设计,至元祐七年完工。台高约十二米,宽约七米,是一座上狭下广、呈正方台形的木结构建筑。

台分三层:上层安装铜制浑仪,可用来测量日月星辰的位置,还可用于测量日影长度;中层为浑象密室,浑象半装在地柜里,半露出柜面,可用于演示天象;下层为一计时、报时系统和全台的动力机构。

整个仪器均以漏壶的流水为原动力,通过一组杠杆装置(与近代机械钟表中的锚状擒纵器相似)的控制和齿轮系的传动,协调自动地运转。

其中,浑仪能与天球同步转动,自动跟踪天体,与近代用转仪钟控制望远镜运动相当;浑象能自动地演示星辰的位置;计时、报时系统通过击钟、鼓、钲或出现木人等形式,自动显示时、刻、更、筹的推移,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此外,台的顶部板屋,由九块活动屋面板组成,具有和今天可启闭的望远镜观测室顶相同的作用。一说因其具备近代赤道仪室的雏型,故可看作是天文台。

上一篇:简仪 下一篇:潮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