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星辰风云
书籍:中华古文明史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64页(304字)
古祭礼。
周制,大宗伯主掌,以实柴(用币和牲体焚燃使烟气上升)的形式祭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用牲体焚烧使烟气上升)的形式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又于立春后丑日于都城东北祭风师,立夏后申日于都城西南祭雨师,秋分于南郊日享寿星,立冬亥日于都城西北祭司中、司命、司人、司禄。东汉于丙戌日在戌地祭风师,己丑日在丑地祭雨师,牲用羊、猪。又在国都南郊建老人星庙,常于仲秋祭之;在城南建心星庙,于季秋祭之。
隋代由太史署执掌,二月八日在署庭中用太牢祭老人星,兼祀天皇大帝、天一、太一日月五星(金、火、水、木、土)、勾阵、北极、北斗、三台、二十八宿、丈人星、孙星等四十六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