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中心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5页(551字)

主张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的一种人本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点。

这种观点在克思主义产生前后,都有其不同形式的表现和不同性质的影响。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最先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高扬人性,反对以神为中心,否认神性。在19世纪的德国,费尔巴哈通过批判基督教,更明确而系统地论述了人是中心的人本主义社会历史观点。在他看来,人的最高本质不是神而是人本身。

进而提出,新哲学应将自然基础上的人作为研究的最高对象和中心。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西方人本主义社会历史观点进一步发展演变,具有广泛的国际社会影响。如存在主义的着名代表萨特就公开指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已经丢弃了人,出现了“人学空场”。他竭力主张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一种以个人实践为基础的“人学”。

本世纪80年代,中国理论界也有人与西方人本主义社会历史观点相呼应,提出“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等命题。主张人是中心的这类人本主义社会历史观点,虽然都分别产生过不同程度的积极意义。然而,必须郑重地指出:这种观点的“人”都是抽象的人;这种命题的模梭两可的理论特点往往助长了唯心史观,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危害性是不可轻视的。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就必须旗帜鲜明地拒斥这类观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