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矛盾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96页(592字)

根源于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或思想认识上的不同而形成的社会矛盾,它是与阶级矛盾相对应的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按照其是否具有阶级内容而区分为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非阶级矛盾诸如人们在社会分工、地域、城乡上的差别,在风俗、习惯、地理上的差别以及与阶级斗争无关的思想、理论、学术上的差别等等。

由于这些差别形成的矛盾在一般情况下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非阶级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受阶级矛盾的制约。在社会主义社会,当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之后,阶级斗争在社会生活中已不占主导地位,非阶级矛盾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其作用范围逐步扩大,最终将完全代替阶级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非阶级的社会矛盾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其解决方法与阶级矛盾的解决方法有所不同,它不是通过激烈的对抗和冲突,通过专政的方法来解决。由于这种社会矛盾涉及广泛的范围,需要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去协调解决。比如,要消除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则必须采取大力发展生产力,正确地调节利益关系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又如解决人民内部先进与落后的矛盾,也只有通过民主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及说服教育的方法,求得解决;又如要消除学理上、文学艺术上的分歧,则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争鸣的方式来分清是非,追求真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