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人道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33页(1379字)

这是阿尔都塞、一个法国的结构主义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所作的论断。

阿尔都塞以结构主义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他认为马克思在他的思想发展中出现过由意识形态到科学的“认识论上的断裂”。这个断裂发生在1845年,在1845年之前为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时期,在这以后为科学的历史理论的形成和成熟时期、即历史唯物主义时期。阿尔都塞认为:“以往的唯心主义哲学(资产阶级哲学),其全部领域和阐述(认识论、历史观、政治经济学、伦理学和美学等等)都是建立在人性(或人的本质)这个总问题的基础上的”。

马克思在1845年之前,正是在康德、费希特、费尔巴哈等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下经历了人道主义的历史阶段。

“这种人道主义观是从人的本质、从自由的人这个主体,从需求、劳动和愿望的主体,从伦理活动和政治活动的主体出发,企图把人道主义当作理论来解释社会和历史”。这种观点和科学的历史理论是格格不入的。

他认为马克思后期在思想上的重大转折,就在于摆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重重束缚,跳出了人道主义的旧套式,以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新概念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的历史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在他看来,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它不把历史归结为虚无缥缈的人性,而归结为和经济基础合成一体的生产关系,就在于它是反人道主义的。

阿尔都塞把人道主义排斥于历史唯物主义之外,其根本立足点在于:“历史的主体是特定的人类社会”,是生产关系,而不是人,人仅仅是他们所处的生产关系的“承受者”,或“执行者”。

如他所说:“生产关系的结构决定着由生产的动作者所占据的位置和功能、就他们是这些功能的‘支撑者’而言,他们从来也只是这些位置的占据者。所以,真正的‘主体’(在过程的构成的主体的意义上说)并不是这些功能的占据者,并不是——不管一切表面现象如何——素朴的人类学家的‘所与’的明显性,‘具体的个人’、‘真正的人’——而是这些位置和功能的规定和分配”。阿尔都塞的这段论述是把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化的典型表述,是结构主义的“主体移心”说,“历史过程无主体”说具体表达。

它表明人类历史无非是结构的演化过程,历史的主体不是人,而是凌驾于人之上的结构。人在结构的装置里只不过是转换的载体而己。在活生生的人类历史中人不见了,阿尔都塞正是由此而得出马克思主义是反人道主义的结论。

阿尔都塞把资产阶级的哲学建立在抽象的、普遍的人性基础上的历史理论称之为唯心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建立在生产发展基础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称之为科学,从而将两者对立起来,这无疑是有道理的。

但他又把人类历史归结为无主体的历史过程,把人完全排斥于历史之外,把人和经济关系对立起来,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反人道主义的,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承认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和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立起来。

马克思主义突出的特点就在于把经济关系和人,把客观经济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紧密地结合起来。正因为它承认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因而避免了历史唯心主义,又因为它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避免了机械论。

任何将两者对立起来的思想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