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04页(1038字)

【生卒】:前384—前322

【介绍】: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克思)和“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

亚里士多德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后至雅典入柏拉图学园达20年之久,壮年到小亚细亚和马其顿等地漫游讲学,曾担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后重返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其学派被称作“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一生所从事的学术活动涉及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美学诸领域的问题,建立起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着述卷帙浩繁,主要有:《形而上学》、《物理学》、《政治学》、《侍学》、《论天》、《论灵魂》、《伦理学》(由其子尼各马可整理)和由后人汇编的逻辑学着作《工具论》等。在哲学上,他对老师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了批评,着重指出理念不能离开个别事物而存在。

他将第一哲学规定为研究“存在作为存在”的一门学问,认为“实体”是存在的根据,因而也是第一哲学研究的中心。在对以往希腊各家哲学学说进行总结和批评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因说”,指出事物之形成的四种原因是: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在具体事物中,质料与形式是不可分的,二者结合的过程,也即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但他又主张有一无质料的形式构成万物追求的最高目的和运动的最终原因,即“不动的推动者”。他强调感觉在认识中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感觉而接触到的世界是真实的,认识起于感觉,人同时还有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由此产生可用逻辑来证明的抽象理论。

理性的知识是“高贵的”知识,纯思辨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是人生的最高理想。

他又是形式逻辑的奠基人,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研究了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他还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社会政治学说和伦理学说,认为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国家起源于家庭,社会生活是人类生存的目的,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使公民能过有德性和幸福的生活。

他肯定了奴隶制的合理性,主张由中产阶级来治理国家。他还对美德进行了区分,认为理智的美德是人最合适的美德。美德的特征是中庸。在美学方面,他提出了艺术是现实的再现和摹仿。

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主要是立足于经验观察,对各种自然现象予以整理和解释,对后世也有过很大影响。十二世纪阿拉伯哲学家伊本上路西德(拉丁文拼音阿威罗依)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

十三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把亚里士多德主义引入经院哲学,成为经院哲学最主要的代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