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83页(749字)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主要着作,1818年出版。

最初很受冷落,很少有人正视它。直到30年后,才发生广泛的影响,该书集中体现了叔本华非理性主义的唯意志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哲学思想。

全书包括四篇和一个附录。

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二篇,世界作为意志初论,第三篇,世界作为表象再论;第四篇,世界作为意志再论;附录,康德哲学批判。

叔本华认为,世界并不是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而是以主体为条件、由主体的理由和范畴在认识中规定的东西。只有当人作为主体认识他周围的世界时,这个世界才是存在的。

对人来说,世界仅仅是作为他的表象而存在的。“世界是我的表象”,这个命题构成了全书的基础。然而在叔本华看来,作为表象的世界仅仅是表面的、现象的世界。表象后面的意志,才是世界内在的、本质的方面,因此,“世界是我的意志”乃是一个更为深刻的命题。不仅人类有意志,动物、植物、甚至无机物也有意志。意志就是欲求,是不可遏止的盲目冲动。

它所欲求的东西在于生存,因而意志又可以称“生存意志”。生存意志的本质是痛苦,因为欲望和冲动是无穷无尽的,而满足总是暂时的,一种欲望得到满足之时,就是另一种欲望产生之际,欲望永远无法得到彻底满足。

为了摆脱人生的痛苦,只有采取禁欲和否定人的生存意志的办法,进而到达一个空洞的“无”的境界,而这个“无”却正是生存意志本身,不再是它无止境的客体化表现,显而易见,叔本华在该书中的对人的看法是脱离了现实人生的,他对现实的人的遭遇悲观失望,对现实的人生缺乏信心,不仅论为了一个悲观主义者,而且还走向了虚无主义。然而叔本华的哲学和人生观却反映了一个时代特定阶层的心态,对以后的存在王义哲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