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29页(3099字)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对称。

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行或资源的配置的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方式或手段,其二是指社会主义经济的具体存在形式。

作为社会经济运行或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的是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作为社会经济存在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的是商品经济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所达到采取的表现形式。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表现,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近、现代商品经济的必然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在原始社会中期发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农业部落和畜牧业部落之间以及各部落的内部开始出现了较为经济的商业交换活动。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原始社会末期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出现了直接为交换而进行的商品生产活动。这时就开始有了商品经济。但这时的商品经济,包括后来的奴隶社会初期由于第三次社会大分工而产生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商人阶级这个阶段的商品经济,都是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上的,规模狭小的商品经济。

这时的市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还仅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还起不到全面调节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这个阶段上的商品经济也只能称为简单商品经济或小商品经济。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初期,由于蒸汽机的产生和广泛使用,使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也随之迅速扩大,商品经济已在社会经济生产中取代自然经济而占据主导地位,市场机制也因而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资源配置的基本调节者的时候,才真正有了市场经济。由此可见,所谓市场经济,实质就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大商品经济。

如同商品经济的存在于极不相同的经济制度下,而没有带上特定的制度属性一样,市场经济也没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属性,它虽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并不因此而成为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也不反映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市场经济一词,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流行起来的。把市场经济直接等同于资本主义,并以此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解释,见着于东西方许多辞书和文章中。

这种观点并长期在理论界占据统治地位,并因而成为束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陈旧观念。

邓小平同志在全面地科学地考察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的基础上深刻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从根本上突破了束缚人们思想的传统认识,恢复了市场经济的本来面目。市场经济,在其前面冠之以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表明它存在于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条件下,当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受其影响和制约,市场经济也必须会具有不同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3)在经济运行机制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在以市场机制为主进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把计划和市场的长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合理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上述特点表明,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也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与前者的区别在于,一是所有制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的,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特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二是分配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本家内部实行的是按资分配;对广大劳动者则实行按劳动力价值的分配;由于以上两个区别决定了它们的第三个区别是运行机制不完全相同,虽然它们都是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但是比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计划手段运用的范围、程度和效果上是有一定差别的,因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原则,避免两极分化,避免社会经济活动的盲目性、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从而使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有可能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运行得更好,更有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区别主要在于,虽然它们的所有制基础和分配制度是基本相同的,但它们的经济运行机制是不同的,因而运行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传统的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是以计划机制为基础,以指令性计划为主导,主要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和渠道来组织经济运行的,它排斥商品的经济,排斥市场机制,因而必然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缺乏必要的动力与活力;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则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为主导,并在国家政策和计划的宏观调控下有秩序地运行的,这就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可能克服传统计划经济的弊端,达到既充满生机与活力,又能迅速稳定有序发展的运行状态。我们之所以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必须要建立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经济既不是自然经济,也不是产品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我们只有通过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才能进一步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依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确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进行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五个基本环节: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行政企分开;二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探索和选择公有制经济和实现形式;三是切实更新计划观念,转变计划管理职能和方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四是大力培养和发展市场,建立统一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五是加强经济法规建设和经济运行所必须的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时期的探索过程。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消灭了私有制从而也消灭了商品经济的计划经济。根据这个理论,20世纪30年代首先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建立起了一种以排斥商品经济、排斥市场机制为特征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先后在14个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尽管这种体制在建立初期曾经取得显着成效,但从根本上看它是束缚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因而50年代以后,各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先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在全面科学地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基本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使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也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合乎逻辑的理论延伸。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