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争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46页(798字)

从1949年8月开始争论,持续到1950年8月。

争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后来又引出“什么是原始社会发展的动力”、“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等问题的讨论。当时广大干部正积极学习社会发展史,这场讨论带有学习辅导的性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学习》等报刊开辟专栏或组织文章进行配合。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一些论者认为在从原始人到现代人这几百万年的过程中所赖以发展的唯一力量是“群”。

有些学者提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受一定历史性限制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原始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同于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它的发展动力应从“家族制”里面去找。

还有的论者提出,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阶级社会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阶级消灭了,则是批评和自我批评。显然,上述看法都没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看法,否认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性,把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自身进行调节视为“完全适合”,这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形而上学的曲解。讨论中,一些学者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明确指出,社会的发展,首先就是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也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通过这场争论,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推动了当时正广泛开展的社会发展史的学习,加深了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整个社会发展这一基本原理的理解,对认识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某些错误观点并没有彻底地纠正和克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