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田米津的《信息社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68页(1198字)

日本经济学家松田米津在1983年出版了《信息社会》一书,对人类社会新的发展形态在理论上做了描述与概括。

该书通过对比阐述了信息社会不同于工业社会的主要特点:①工业社会发展核心的基本科学技术是蒸汽机,其主要功能是代替和减轻人的体力劳动;信息社会则是以电脑科技为发展核心,其主要功能是代替和加强人的脑力智能。②工业社会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动力革命,生产力有很大发展,生产出大量的物质产品并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信息社会电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革命,产生大量系统化的信息、科学技术和知识。③工业社会中由各种机械设备所组成的现代化工厂是物质生产的中心,也是整个社会的象征;信息社会中由信息网和数据库组成的信息公用事业,是以电脑为基础的基本社会结构,它取代工厂而成为社会的象征,生产和分配知识情报信息产品。④工业社会的主导工业是制造业,其组成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劳务和商业);信息社会的主导工业是“智力工业”,其核心是“知识工业”,与信息有关的工业称为“第四产业”。⑤工业社会中以“价格规律”保持供求平衡,行动的主体是企业,资本私有、自由竞争、追求最高利润;信息社会以“目标原则”为社会基本原则,主要的社会体系是志愿性的社会,“资本(指人类知识)公有”。⑥工业社会以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为目标;信息社会以实现“时间价值”为目标,即为未来先行计划,而后予以实现的价值观。

⑦工业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大量生产耐用消费品,改善生活;信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大量生产知识和实现电脑化。

松田米津认为信息社会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大科技为基础的电脑化,主要用于军事和太空探险,推行电脑的主体是国家机构。第二阶段,管理的电脑化,主要用于政府机构和企业界,目标是增加国民生产总值,运用电脑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第三阶段,社会的电脑化,用电脑参与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需求。第四阶段,个人电脑化,个人拥有电脑,从电脑系统取得他所需要的资料,解决问题,追求未来的目标,个人成为电脑化的主体。

松田米津在《信息社会》一书中还阐述了信息社会的教育系统,提出教育将不受学校制度限制,实现由知识网所组成的开放式教育制度;个人制的教育将取代传统的集体教育制度等应是其特点。

他还论述了作为信息社会基本结构的信息公用事业,认为有商业型、政府型、公民型三种类型。此外还讨论了“信息社会中的传统工业”、“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问题”。

松田米津回避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与资本的对立,回避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与掠夺,仿佛一切问题可以在信息社会中加以解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