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78页(1032字)

列宁写于1917年8~9月,1918年出版单行本,编入《列宁全集》第25卷,《列宁选集》第3卷。

本书原计划有7章,第七章《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的经验》设有写成。这本着作完整地引述并历史地考察了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过程,制订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革命的系统理论,驳斥了当时流行的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误解和歪曲,为十月革命的胜利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列宁在本书中讲述以下主要内容:

(一)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揭示了国家的本质。

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军队、监狱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强力工具,是用来镇压某一个阶级的暴力组织。

考茨基之流把国家说成是阶级“调和”的机关,保卫“公共秩序”的机关等,是荒谬的。(二)总结了巴黎公社、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的经验,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任务、领导力量和历史作用,指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是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三)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一政性,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的(对无产者和一般穷人是民主的)国家和新型专政的(对资产阶级是专政的)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相反,资产阶级专政即资产阶级民主制,只是供有产阶级享受的民主制。

“极少数人享受民主,富人享受民主,——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制度。”(四)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阶段在经济、政治和思想各个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指出国家的消亡是同阶级的消灭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的消亡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消亡,亦即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制度的消亡。

“国家完全消亡的经济基础就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国家消亡是一个相当长期而又逐渐接近的过程。

《国家与革命》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着作,在国家问题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主要依据。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发表的许多文章,进一步发展了《国家与革命》中阐述的思想,尤其是丰富了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