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86页(3167字)

指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不是贫穷的。

社会主义与贫穷没有必然的联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是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本质上不是贫穷的。共产主义更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为前提的,所以,共产主义与贫穷更是风马不相及。

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虽然是在不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的,一开始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在一段时期内难以避免地存在着某些“贫穷”现象。然而,这并不能说社会主义与贫穷有着必然联系。

列宁强调在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更要十分注重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列宁还阐明,社会主义要消灭阶级,要使全社会都过富裕幸福生活,这只有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斯大林也说过:“列宁主义者是依靠穷人的。但是当资本主义分子已被击溃,穷人已摆脱了剥削的时候,列宁主义者的任务就不是要巩固和保存已经被消灭了存在前提的贫穷现象和穷人,而是要消灭贫穷现象并把穷人提高到过富裕生活的水平。如果以为社会主义能够在贫困的基础上,在缩减个人需要和把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到穷人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建成,那就愚蠢了。何况穷人自己也不愿意再做穷人,而是力求往高处走,过富裕生活的。

谁需要这种所谓的社会主义呢?这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而是对社会主义的讽刺。”(《斯大林选集》第338-339页)邓小平同志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一是针对林彪、“四人帮”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歪曲,进一步阐明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邓小平同志针对林彪、“四人帮”散布的“宁要贫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奇谈怪论”,多次强调指出:“哪有什么贫困的社会主义、贫困的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什么是按需分配?生产力不是极大的发达,物质产品不是极大的丰富,怎么搞按需分配?马克思主义讲的共产主义是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生产力不断发展,才能达到共产主义。‘四人帮’荒谬的理论导致中国处于贫困、停滞的状态。”(《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1987年2月至7月,第27页)二是从历史经验角度阐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04页)三是从社会主义现实的角度阐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就站不住。我们在国际阶级斗争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就要表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优越于其它的思想,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邓小平文选》第176、204页)四是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角度阐明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使全体劳动者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贫穷的社会主义在人民心中也是站不住的。消灭贫困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吸引力,主要的是体现在尽快地清除贫穷和落后的面貌,使人民尽快地富裕起来。社会主义要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五是阐明了我们要坚持的社会主义,是能够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当然要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比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建设能够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一九八七年二月-七月,第23页)邓小平关于“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主要内容是:1、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去摆脱贫困。邓小平同志再三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它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和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主义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也没有用。”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不能够建成够格的社会主义。只有改变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才能建成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

2、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使我国摆脱贫困就必须牢牢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主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要使现存的社会主义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根本途径。3、建成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都十分落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基础差,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4、坚持我国经济发展部署三步走的可以使我国摆脱贫穷,逐渐富裕起来。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即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并规划了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火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5、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问题。要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

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使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的办法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发展经济,依靠科技与教育。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同时,他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同志关于“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于我们考察“什么是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方法指南,社会主义与贫穷没有本质联系,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说是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贫穷,不能离开生产力来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