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社会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89页(965字)

是研究人类的观念和认识如何受社会存在的制约的社会学理论。

19世纪30年代盛行于德国,多少是作为克思的意识形态论的对立物而出现。知识社会学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决定知识的唯一绝对的、最终的要素是不存在的,观念文化有改变自身内容的自由。

知识社会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认识思维和认识的他律性而使人们恢复真正的自律性。M·舍勒主张血统的、政治的、经济的诸关系在历史的交替作用是知识的制约性基础。杜尔凯姆主张,一切思维中的范畴、概念均产生于团体生活,而非源于个人的心理机制。仅仅为了孤独的个人的生理需要,凭感觉就足够了,形不成“时间、空间”概念,动物不会认识到“时空”的范畴,只有团体生活才需要形成概念、范畴、类别。

根据这一观点,他解释了宗教的起源,认为宗教产生于团体生活,是人们在团体生活中得到的团体自身的表象。帕雷则把意识形态的基础归结为人的非理性的心理因素。他指明,意识形态是从“残余物”中派生出来的“衍生物”,所谓残余物,是指人类感情中恒常不变的,在社会体系中决定社会平衡的因素,它是人的感觉、情绪、激情、本能、心理状态和意向的基础。

意识形态就是由这个基础所决定的。意识形态不过是对人们的非逻辑行动的遮羞作用,它本身是虚伪的、非科学的,它表述了人们在无意识的形式中已具有的思想。曼诲姆是知识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他从三个方面来阐明知识社会学的内容。

一、“社会存在”决定知识,即社会集团的共同目的和历史经验的种种因素影响着人们的认识过程,而且影响着思想观点的角度。二、在两种理论很难取得某种一致时,不要面对双方的论证,而是联系到特定的社会集团,分析理论的歧意所在,这是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角度,通过这种研究角度,知识社会学可以获得超出意识形态的客观性。三、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步是将个别思想家的思想归纳和分类,如将欧洲各种社会思潮归纳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几种理论形态。

第二步是考察同一时代的几种思潮的关系,第三步是研究社会集团的关系或阶层结构和利益,及存在基础。

第四步分析社会思潮与集团之间的联系。知识社会学的致命弱点在于,它一方面提出知识和认识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或决定,另一方面又企图抽空“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内容,使自己摆脱“社会存在”的影响而获得“客观超然”的立场。

上一篇:《知识价值革命》 下一篇:和平与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