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争观念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16页(1350字)

通常指商品经济条件下,个体和群体之间通过某种活动力争超过对方的一种优胜劣汰的社会现象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长期以来,传统的观点总是唯一地把社会竞争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会主义一产生就是与竞争无涉的产品经济,自然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无竞争可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竞争是商品经济内在的客观必然性,有商品经济存在,也就必然存在着竞争。

无论在简单商品经济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还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要求和作用,都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的。

在我们这样一个自然经济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还较低的国度里,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开展竞争,才能真正把经济搞活,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有竞争,国家要根据和运用包括价值规律在内的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制订法律和政策,保护竞争,采取措施鼓励竞争,积极宣传提高竞争,创造一个在产品、人才、企业之间相互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竞争与资本主义竞争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1)竞争的性质和所反映的阶级关系不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竞争所反映的是私人资本之间利益对立和互相吞并的关系,这种竞争驱使资本家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不断加强对劳动者的剥削。社会主义的竞争,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全体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竞争,体现的是社会主义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平等合作与相互促进的关系。(2)竞争的目的和结果不同。资本主义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其结果是弱肉强食,造成两极分化,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竞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企业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生产,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3)竞争的原则和手段不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竞争,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互相拆台,损人利己的斗争,少数人发财致富,是建立在另一些人失败和被剥夺之上的。社会主义竞争,是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先进帮后进,后进赶先进,即通过平等竞争以达到普遍的提高和发展。(4)竞争的范围和程序不同。资本主义的竞争是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驱使下进行的,贯彻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一切方面和一切过程。社会主义的竞争是自觉利用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在国家宏观计划管理的指导下进行的,在竞争的范围和程度上都是有限制的。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必要的竞争,坚持改革开放,需要有竞争。

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完善市场规则,同时也要讲究竞争策略,增强竞争能力,注重竞争效应。社会主义法制和职业道德规范下的竞争,能够使企业和劳动者增强进取性和开拓精神,一个国家要国富民强,一个企业要兴旺发达,一支队伍要士气旺盛,一个人要奋发进取就要鼓励人们敢于去争行业第一,国内第一,世界第一。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下,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机会就是社会主义的平等竞争。因而应提倡每个企业、个人树立正确的竟争观念并努力创造一个良性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通过这种竞争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

上一篇:效益观念 下一篇:恋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