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意志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30页(1229字)

一种主张意志高于理性、把意志看作宇宙本质的非理性主义唯心主义学说。

产生了19世纪20年代的德国,流行于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初。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是唯意志主义的第一个代表人物,当他的代表着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年问世时,人们对他的学说还不理解。直到三十年后,才受到世人的推崇。

他的唯意志主义哲学是西方最早提出的与德国古典哲学及传统哲学相抗衡的理论,开启了现代哲学中非理性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先河。叔本华认为,世界首先是人的表象的世界,作为客体存在的世界离不开主体,是以主体为条件、由主体的理由和范畴规定的东西。

主体是客体存在的支柱。然而,表象的世界还仅仅是表面的、现象的世界,意志才是现象世界(表象世界)背后的世界的本质,是自在之物的世界。

意志超越于主体和客体之上,世界万物,包括主体的理性、社会制度、历史更替,都是这个统一的意志客体化的体现。意志的本性是求生存,它的基本要求是获取食物、发展自身、战胜它物,所以意志也可以叫做“生存意志”。

生存意志是人生痛苦的根源,生存意志永无休止的欲望和冲动决定了它永远无法得到最后的满足,旧的欲望满足之时,新的欲望又随之产生。人生永远处于痛苦之中。

为了摆脱人生痛苦,就必须抑制欲望、否定人的生存意志,在禁欲中进入一个空洞的“无”的境界,而这个“无”正是意志的自在之物本身。

尼采是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直接继承者,与叔本华一样,他也把意志当做世界的本质,但他进一步把生存意志解释为对权力的追求,使意志带上了更强烈的行动色彩,变叔本华消极的悲观主义人生观为积极奋进的行动哲学,尼采认为,世界是由一种神秘的、不可理解的权力意志支配的。权力意志的本性是不断地表现自己、创造自己、扩张自己,它渴望统治和占有权力。

权力意志无处不在,从最低等的无机物到人,它们的存在和变化都是权力意志在不同层次上的体现。

人,尤其是超人,是权力意志发展到顶点的的表现。人的本质就是在于权力意志,凡是促进人的权力意志发挥的行为都是道德的;反之,传统基督教所谓的善良、怜悯、宽恕、自我牺牲等等道德教条抑制了人的权力意志的发挥,它们不是真正的道德,只是软弱的奴隶道德。

因此,人人都应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权力意志,甚至可以不择手段。人人都要争做超人。

每个人权力意志的大小和强弱不等构成了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现象天经地义,强者永远是弱者的征服者。正是强者和超人的权力意志使社会显出生气,使历史得以向前推进。

唯意志主义哲学对后来的生命哲学、实用主义和存在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们一起构成了现代西方强大的反理性主义潮流。唯意志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谈主体因素对社会的作用的历史观,对当代西方哲学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