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39页(1051字)

【生卒】:1858—1927

【介绍】: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

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名更生,广东南海人。出生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教育,19岁从学于着名学才朱次琦,大量阅读儒佛经典、诸子着作和西方译着。曾去香港、上海目睹资本主义式的社会秩序,遂萌发向西方学习和改革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思想。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维新。

光绪十六年至十九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致力于变法理论的论述,光绪十七年和光绪二十四年先后出版《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宣传托古改制思想。光绪二十一年中国在中日战争中惨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失辱国的关条约,全国震动,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从“公车上书”起至光绪二十四年戊戍政变期间,他领导了爱国维新运动。戊戍变法失败后,逃亡海外。

此后,坚持改良路线,组织保皇会。1912年组织孔教会,1913年创办《不忍》杂志,发起定孔教为国教的运动。

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主要着作有《礼运注》、《诸元讲》、《新学伪经考》、《孔子政制考》、《戊戍奏稿》、《大同书》等。

自然观上,康有为主张“以元为体”,“元”有时被解释为物质性的“气”,有时又认为“元”是精神性的。在康有为的哲学思想中,精神性的“元”是主导。康有为认为变易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他采用《公》“三世”的形式,提出一种三世说历史进化论,认为人类历史进化的顺序是“据乱世”到“升平世”,“升平世”再到“太平世”,不能躐等。从“据乱”、“升平”到“太平”,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康有为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基本上是指三种不同的政制,即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康有为的“三世说”肯定了封建制度必然要逐步变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再进而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从而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教条,为变法维新提供了哲学依据。

但是,康有为反对矛盾对立的激烈斗争,只讲循序渐进,反对革命的突变,同时还认为,历史的进化不是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而是靠扩充人的“不忍之心”,去渐渐消除和融合人们之间的种种界限(矛盾)。康有力根据“三世”说历史进化论,吸收儒家礼记·礼运》中的“小康”、“大同”,佛家的慈悲,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还创立了空想的“大同”学说。

上一篇:康德 下一篇:情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