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目的与手段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63页(897字)

道德活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或环节。

道德目的是指人们在行为之前预定的(或理想的)结果或要求。道德手段是指实现道德目的过程中的一切活动方式的总和。克思主义之前的伦理学家,常常采取主观随意的态度,把道德目的和手段割裂开来,或者强调目的高于手段,为了达到崇高的目的,就可以不考虑手段的道德性质,即可以不择手段去达到善良的目的,如马基雅弗利主义就主张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应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包括最卑劣的手段;或者强调手段决定行为的性质,认为目的是微不足道的,他们把非暴力手段说成是绝对的善,把暴力手段说成是绝对的恶,如抽象的人道主义就宣扬“勿用暴力抗恶”的主张。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主张以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为依据,实现道德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在道德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中,目的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任何道德行为、道德手段都受到道德目的的支配和制约。离开道德目的,手段的善恶就失去了评价的标准。

然而手段也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手段是实现目的的条件和现实力量。没有必要的手段,道德目的也是无法达到的。道德目的与手段的互相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使人类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恩格斯指出:在阶级社会中,“许多预期的目的在大多数场合都彼此冲突、互相矛盾,或者是这些目的的本身一开始就是实现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实现的手段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41页)。由于阶级利益的不同,道德原则和规范都有原则的区别,道德目的与手段也是很不相同的。

而剥削阶级特别是近代资产阶级,往往总要抓住“道德”这面旗帜,似乎他们是公正的、善良的和人道的,然而手段的卑鄙往往说明目的的卑鄙,不管他们打出什么旗号,重要的是看实际的行为和目的。剥削阶级偏私的本性决定他们手段的虚伪。空想社会主义或真诚的人道主义者,虽然他们有善良的道德愿望,设想着人类美好的未来,但由于脱离现实或缺乏实现的手段而变成虚幻的泡影。只有无产阶级由于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的目的,因此,也才能最坦诚的公开申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体现在行为中的手段也是光明磊落与高尚的,最基本的手段就是真理与群众的结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