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13页(3251字)

【生卒】:1870—1924

【介绍】:

伟大的克思主义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伟大领袖和导师,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的创建者,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原姓乌里扬诺夫(Улбянов),“列宁”是他1901年使用的笔名。1870年4月22日出生于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父亲曾任省教育总监,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教育家。母亲很有学识,对劳动人民富有同情心。长兄乌里扬诺夫是革命的民粹主义者,因参加刺杀沙皇于1887年被杀害。

家庭的影响和对俄国劳动人民苦难的深切了解,使列宁在少年时期就萌发了反抗沙皇专制制度和地主、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1887年秋,列宁考进喀山大学法律系。同年12月因参加学生集会被捕,并被流放。一年后回到喀山,加入当地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开始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和普列汉诺夫的着作。1889年,全家迁居萨马拉(今古比雪夫),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继续从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活动。1891年以校外生资格,通过彼得堡大学法律系课程的国家考试,并获得毕业文凭。在这一时期,列宁从一个富有革命思想的青年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893年秋,列宁来到彼得堡,这里是当时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他在这里积极进行革命活动,两年以后,联合彼得堡20多个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成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895年12月再次被捕,两年以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在监狱和流放期间,他不屈不挠,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和斗争,并从事理论研究和写作。1899年写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理论上批判了民粹主义的错误观点,阐明了俄国革命的内在根据。

1900年流放期满,7月出国,12月24日在德国莱比锡创办并出版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03年7-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列宁同机会主义派别的激烈坚决的斗争,大会终于通过了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会时,拥护列宁的一派获多数票,被称做“布尔什维克”(多数派);拥护马尔托夫的一派获得少数票,被称为“孟什维克”(少数派),从此“布尔什维克”便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党的代名词。

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这年4月,列宁主持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为党制订了一条正确的策略路线,批判和反对了孟什维克的错误路线。7月写成了《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书,对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在民主革命中两种策略的斗争作了理论的分析和概括,指出正确的策略是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并将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11月列宁回到彼得堡,直接领导革命斗争。12月革命转入低潮,俄国进入斯托雷平反动时期。1907年底,列宁再度流亡国外,开始长达九年的第二次侨居生活。在这期间,他为教育、聚集、团结布尔什维克干部做了大量工作,并同党内和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12年1月,列宁领导了在布拉格举行的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使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列宁写成《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战略口号。1915年又写作了《论欧洲联邦口号》一书,根据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论断。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4月16日,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发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号召。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用暴力镇压人民,10月,列宁亲自领导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斗争获得成功,标志着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次日,在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1918年3月到1920年12月,列宁领导全国人民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武装进攻,平息了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武装叛乱,并对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倾思潮进行了批判和斗争。1921年3月,在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在后来的着作和报告中,列宁对这一政策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不能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不可超越的,向共产主义过渡需经过社会主义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列宁还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是无产阶级专政重要任务之一;社会主义经济必须保留商品生产和交换;为了发展工业,要争取和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

1922年5月和12月,列宁连续两次中风,1923年2月9日,列宁意识到自己病情严重,以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责任感,带病口述了许多重要的论文和书信,回答了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924年1月21日晚6时50分,列宁在莫斯科逝世。

列宁一生写了大量着作和论文,关于社会历史观方面的主要论着有:《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各阶级和各政党对宗教和教会的态度》、《论欧洲联邦口号》、《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和革命》、《论俄国革命》、《伟大的创举》、《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论无产阶级文化》、《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

列宁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的理论贡献是非常巨大的。第一,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在批判民粹派的斗争中,列宁指出:唯物史观最基本的东西是把社会关系分成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而思想关系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的上层建筑。列宁还详细阐发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理论,论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及其与个人创造活动的辩证关系。在与“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深刻地阐明了唯物史观的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在反对经济派的斗争中,批判了经济派的庸俗经济决定论,阐述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和革命理论、革命政党的能动作用。第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①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革命的理论系统化,全面地考察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国家和革命的关系,特别考察了无产阶级国家的性质、作用和消亡的问题,具体地论述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

②列宁在批判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的斗争中,概括并分析了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a.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和发展,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b.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c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d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e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瓜分完毕。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③根据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论断,指明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第三,十月革命后,列宁研究并系统提出了象俄国这样的半文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形式和具体政策;论述了过渡时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深入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和历史任务;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途径;正确地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步实践的经验。

上一篇:魏源 下一篇: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