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发展战略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山东人民出版社《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第735页(815字)
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全局性的方针任务、发展道路。
生产力发展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基础。生产力发展战略可分为宏观的、中观的、微观的几个层次。
宏观生产力发展战略是国家(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全局性方针任务,它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是社会生产力顺利发展的关键。
制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战略,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一些根本性原则:(1)现代化原则。
即立足我国实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2)整体化原则。精心运筹,按照生产力系统论和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考虑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形成和组合,考虑生产力结构、规模、时序、布局等侧面的最佳结合,考虑生产力系统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外部条件的有效配合,以实现生产力系统的最大总体功能;(3)智能化原则。
我们所制定的生产力发展战略,必须是一个智能化的战略,即在生产力的发展方式上,必须以智力资源的开发带动物力资源的开发,以物力资源的开发保证智力资源的开发,在两种开发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的低耗高效快速增长。
中观生产力发展战略是部门、地区、城市、乡村、生产基地的生产力发展战略,是宏观生产力发展战略与微观生产力发展战略的结合部。
其制定必须既能有效保证宏观生产力发展战略的实现,又能为微观生产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必须从本部门、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必须从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开放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中来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战略,而不能从自我封闭体系中来安排发展。
微观生产力发展战略即企业生产力发展战略,是指导企业生产力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与战略。
它具有两个鲜明特征:全局性和长期性。特别应该抓住几个主要战略支撑点的有机结合,即人才开拓、科技挑战、信息决策、管理执行。